創業 (1)
我朋友陳先生約在1989年創業生產毛澤東主席金屬幣。當時他在馬頭圍邨有間士多,月入3- 4萬,相當不錯。當他告訴我他已開始那生意,我心知不妙,他賣了士多所有東西,把全部資產投進新的生意上。我告訴自己,假如陸先生問我創業的意見,我會忠告他首先向兩百個四+歲以上的人士做個問卷調查那些知道毛主席是誰而有興趣買毛主席金屬幣,這樣他便知道有多少百份比有興趣而肯付什麽價錢買。有句話說:『通達的人是馮知識行事。』亦即不是靠估計。另一句說:『不先商議,所謀無成,謀士衆多,所謀乃成。』結果他的生意失敗,卻要問朋友借錢交租,他是家庭唯一支柱,他太太是家庭主婦。有句話說:『殷勤籌劃的,足致豐裕;行事急躁的,必至缺乏。』這是一個悲慘的真實個案,因為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我們總沒有那麼長命去犯所有的錯誤。
創業 (2)
1989年,我的五位朋友每人投資了100萬港元,總共500萬港元(645,000美元)的資金,啟動了一個電子食品訂單的創新企業,結果同時在櫃檯與廚房都產生了大量的賬單。如今,這種系統類型已經十分流行了,但當時卻還是一個尚未成熟的理念。我的朋友們都是高層管理人員,或者擁有多年的從商經驗。問題出在哪裡? 我相信他們憑直覺認為他們是第一個開展這種創新業務的人,沒有任何競爭對手。最終他們損失了五百萬港元。如果他們當時投資了房地產,將會獲得豐厚的長期利潤。他們應該由一家專業的市場研究公司進行市場調查,花費大約15萬港元(19,230美元)。我們稱之為“機會成本”。
創業 (3)
大約在1988年,我與一位做物業代理生意的朋友分享一個生意概念,是安排穌聯女傭來港工作。當時在港有十二萬菲傭,如果成功安排1%,而每個收取一萬,那麽營業額便是一千二百萬。我朋友立刻表示有興趣並提議每人拿幾+萬打本開始生意,我告訴他要等待我做問卷調查是否有市場。之後,我僱用幾個兼職做了約300個電話訪問,結果祗有一個男士說幾特別,我不知道他的動機,結論就是沒有市場。問卷是我設計的。我很難問女士或太太們他們是否擔心先生包二奶,這可能是一個隱憂。所以有智慧的人憑知識行事(不是較估的。)
退休後創業
我的朋友Kenneth亦是一位公務員。他將全部退休基金(200多萬港元)投入到一項新的商業投資之中。遺憾的是,他的創業失敗了,失去了所有的退休金。我問他:“你之前有沒有想過生意可能會失敗?”他回答說,“沒有”。幸運的是,他持有中醫執業牌照,可以通過這個職業賴以謀生。但是他的整個家庭生活質量肯定已經受到了影響。